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

美味的馬鈴薯泥


小時候第一次在西餐廳吃到馬鈴薯泥的心情,驚為天人。
"喔我的媽,這東西怎麼這麼好吃!"

奶味十足、綿密滑口,淡淡的鹹味搭配著肉汁,對牛排沒甚麼印象,對這馬鈴薯泥卻無法忘懷,重點是和平常吃習慣的白飯很不一樣,人就是容易被稀奇的東西給吸引。回家之後一直凹大人做給我吃,但是外婆是老人家,不會做這種洋人玩意,我媽很少下廚更不用說,結果變成只能在餐廳吃到的美味,物以稀為貴,小小內心一直把馬鈴薯泥與高級、美味、很難取得等字眼畫上等號。
(後來想想,以前不要說馬鈴薯泥,連馬鈴薯都很少出現在家裡廚房,這在當時並不是太常見的蔬菜啊)

大個子也超愛馬鈴薯泥(或說所有馬鈴薯料理),他說祖母都暱稱他為:我的小馬鈴薯男孩!初搬來美國,他的廚櫃裡頭就有滿滿的速成食物,一半以上都是馬鈴薯製品:乾燥馬鈴薯粉(用牛奶泡開變成馬鈴薯泥)、乾燥馬鈴薯片(加奶油烤熟)、冷凍薯條(這不用解釋吧)。不會下廚的單身漢,叫他煮鍋熱水自製薯泥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,想吃這些東西時也只能依靠速食產品,真是淡淡的哀傷。

我小時候不常吃,長大下廚自然也沒想到動手,初下廚的幾年都以台式料理為主,很少會煎個牛排或烤個雞肉,搭配烤蔬菜這樣洋味很重的餐點。學做西式餐點當然也是搬來美國之後的事情。我喜歡在廚房亂搞、端出各國餐點是一回事,但偶爾還是要回歸到大個子的原點,為他做些正經的美式食物才行。

我初參考的馬鈴薯泥網站是個老美作者,美國人能偷懶就偷懶,簡單的事情絕對不變複雜,食譜上教的微波爐加熱法,對我來說得心應手,簡直太簡單了。

直接用馬鈴薯加熱法:

烤防風草、馬鈴薯,簡易馬鈴薯泥

嫩煎牛小排、馬鈴薯泥、香料烤薯塊、玉米蠶豆


後來又更偷懶一點,想說先削皮再加熱,這樣可以省去手指頭變五分熟的困擾:

蔬菜煎餅、馬鈴薯泥、香草肉丸肉汁


但是效果不彰,微波爐加熱後的硬皮讓薯泥吃起來很不爽口,這個方法打叉。

也試過比較搞剛的水煮法,因為太搞剛,所以又偷懶的把馬鈴薯泥切小塊,想說這樣比較快熟:

美式烤牛肉、奶油胡蘿蔔、馬鈴薯泥佐肉汁


結果好吃是好吃,但是一個分神很容易就煮焦,後來成品的馬鈴薯泥有點褐色就是因為底層有點煮焦,我硬是把它拌勻,(餵給大個子)吃掉。

結果我這個懶人,又回到了最初的微波爐加熱法,尤其是想偷懶的晚餐時:

這樣簡單做法當然很好,做出來的成果也很令人滿意,但是下廚有趣的地方就在於,使用同樣的食材,學著用不同的方式呈現,做出不同的料理,才有好玩的感覺,老是做相同的東西很無聊啊,一直用同一招,這樣對於做馬鈴薯泥這道料理就提不起勁了。

常聽人家說:吃同一個人下廚吃久了會膩。有時候是因為習慣這回事,拿到高麗菜就想用大蒜炒、拿到排骨不是燉湯就是糖醋、某種魚只能煎或煮湯,同一種食材就只會那幾種方式料理,這世界就這麼大,食材就這麼多樣,同一種方式多用幾次,連煮飯的人都覺得無聊了吧。

剛好某個下午有時間,終於用正經的方式乖乖做一次薯泥。

馬鈴薯削皮,丟入煮滾的熱水中,煮十五分鐘或到馬鈴薯熟透
(這方法是參考旅遊生活頻道的某位黑人主廚((名字太長記不住)),看到他把馬鈴薯削皮之後才下水有點嚇一跳,我一直以為要連皮煮,但是煮完之後要剝皮這道手續一直讓我很掙扎所以沒動手,原來削皮之後再用水煮並不會影響口感)



煮好之後要徹底瀝乾
(但煮馬鈴薯的水先別倒掉)



趁著馬鈴薯還熱燙,丟下一大塊的奶油,加入約兩湯匙的煮馬鈴薯水,然後快速地用薯泥器把馬鈴薯壓碎

(黑人主廚其實是用馬鈴薯泥器,是個很大的方形濾網,把馬鈴薯通通丟進去然後往下一壓,薯泥就完成了。快速方便是一回事,但那玩意兒很大一鑼,非常占空間,然後這麼占空間的東西只能拿來做薯泥,太不符合經濟效益。除非你家廚房有十八坪,不然其實買支薯泥器就很夠用了)



薯泥壓碎的同時撒入鹽、黑胡椒、半杯牛奶調味
(牛奶記得要加熱)



攪拌均勻。

用水煮的方式果然有差,口感更加溫柔綿密,而且沒有結塊的問題(微波爐加熱或多或少有點馬鈴薯塊,不太爽口),甜味和馬鈴薯的風味也很明顯,這樣做法的薯泥感覺層次有比較高級。(從我家牛排晉升為茹絲葵這樣)(我家牛排有賣薯泥嗎)

如果你有空,試試看這做法,其實超簡單的喔。



搭配烤鮭魚蘑菇醬淋水煮花椰菜,就是個人輕便午餐
(介紹你這麼棒的方法,擺盤部分就別計較了)



蘑菇醬淋在薯泥上,也很好吃喔~~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來留言,一起聊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