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

叉燒炒飯


人在臺灣,下廚的機會變很少。

先不說廚房是老人家的地盤,每次動了點什麼移了個什麼後面都要被海念一頓,雖然聽起來很靠么,但我也是不喜歡被動廚房的人我懂那心情,為了減少衝突,做個翹腳等吃的女兒其實是解決良方。

又,我們家在台中有兩間屋子,一間是老房子兼老爸公司的辦公室在霧峰鄉下,一間是為了他們將來退休所以買的稍大一間在大里市區,因為兩老要顧店,週間全家都在霧峰老屋,只有老弟因為上班關係住在大里,後來為了家庭和諧,我也跑去大里住,週末時才會舉家團聚。
(跟北木住在一起太久真的會有摩擦,保持距離才是美感)

家裡只有我跟老弟,本來還會幫他煮個飯,不過他上下班時間不定,有時候忙起來就自己在外面吃,硬要他回家吃反而麻煩。除此之外,他某日語重心長地跟我說:老姊,妳的口味我有時候真的吃不慣,妳不用幫我煮了啦。

本來想罵他王八蛋不識貨,不過後來想想也是,我下廚的內容是以美國食材和大個子為主,再調整成兩人都愛吃的口味,對於習慣臺灣飲食的人來說,不喜歡我的料理好像也不是很意外。(不過他還是很不識貨哼)

再加上我住在美食環繞的台中,隨便上網搜尋,列出來當地美食幾十間起跳,每天吃一間吃到年底都吃不完,一個人吃飯又很難煮,當然出去吃簡單方便。所以,真的不能怪我沒有下廚的動力啊~~

不過呢,挑食又不識貨的老弟,也是有捧場的料理,例如鹹粥,或是炒飯。如果說晚餐吃這兩樣,他就會回家吃的比較甘願。

老人家某日從霧峰帶了一大條叉燒肉給我們加菜,再加上冰箱裡的昨夜白飯,天時地利人和,今晚就來個炒飯吧。

材料:

蔬菜油  兩到三大匙
叉燒肉  約 400 g
冷飯  三碗左右
雞蛋  四顆
洋蔥  半顆
青蔥  兩三根  切蔥花(蔥白與蔥綠分開)
鹽與白胡椒  適量
醬油  一小匙
料酒  一小匙
味霖  一小匙

做法:

叉燒肉切小塊;洋蔥切丁與蔥白放同一碗;雞蛋加點料酒、鹽、味霖,打散備用
(另外炒一盤高麗菜當配菜,晚餐就很營養均衡啦)



倒油熱鍋,把洋蔥丁與蔥白下鍋炒到半透明狀,約三分鐘

三大匙油看似很多,卻是炒飯要粒粒分明又充滿香氣的條件之一



洋蔥炒香炒軟之後,用手把冷飯慢慢搓開,再倒入鍋中(尤其是結塊的部分,用手搓開等等比較好炒)



白飯全下鍋之後,用鍋鏟稍微把米粒撥鬆,可以用壓的方式比較快速,同時稍微把火轉大,邊翻邊壓邊炒



直到整鍋米飯都是鬆散的狀態,才可以開始加料



雞蛋不要一口氣加下去,把米飯先推到一邊,一次炒一點雞蛋,炒到雞蛋成形與米飯拌入之後再加一次,這一碗雞蛋約分三次下鍋

這樣分次下雞蛋,炒飯就不會感覺整鍋很濕黏很難炒,對於一般不常甩鍋大火快炒的家庭主婦來說也比較好操作



等到雞蛋都炒熟,飯粒比較乾爽的時候,將叉燒下鍋,翻炒均勻

翻炒的過程火都要稍微大一點,炒出來的飯比較香,動作要快才不會燒焦,所以炒飯之前的料都要先準備在旁邊,就不會手忙腳亂



這個時候就是訓練臂力時刻,火再轉大一點,灑點鹽與胡椒,盡量將米粒翻炒鬆散,可以拿兩隻鍋鏟同時進行,或是把鍋子輕輕往前甩再往後推,另一隻手用鍋鏟同時把米粒翻鬆。這個步驟做得好,炒飯就會很香很乾爽

建議要選用寬口的深鍋,才不會甩鍋一次有半鍋飯在外面,如果是不沾鍋更棒,米粒不黏鍋,炒起來更有自信



最後往鍋邊嗆一點醬油,同時將蔥綠下鍋,繼續翻炒一兩分鐘



翻炒到蔥香味冒出來,就可以熄火,嘗嘗味道,鹽和白胡椒粉可以視個人口味增加

有個比較簡單的方法,分享給手臂沒力或不會甩鍋的朋友:把米粒盡量鋪平在炒鍋中,讓大火燒一下,再翻面,盡量讓每粒米都被大火熱鍋燙過,炒出來的飯也能帶著鑊氣。(只是要小心別燒焦了)



臺灣的叉燒肉就是好吃,香甜入味,與炒得噴香的雞蛋米飯實在絕配,吃飽再來杯梅子綠茶,去公園散個步消化一下。

想到冷得要死晚上治安又差的美利堅,這是只有待在家鄉才有的尊榮享受啊。(摸肚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來留言,一起聊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