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發現自己對於美國的防疫困境想的太天真了。
從客房窗戶看出去,是我們社區的小路,只有住在這一區的車子會開進來。昨天晚上突然多了好多車,讓我好奇往外看,原來是對面那間肯亞鄰居家裡在開趴踢,大概有十個大人以及數不清的小孩,男人圍在烤肉架邊烤肉邊喝啤酒聊天,女人沒看到大概是在屋子裡,小孩就圍著這個社區飛奔玩耍,看起來好不自在。
欸,等等,啊不是疫情?那個社交安全距離呢?美國不是每天幾萬個人確診?趴踢現場沒人戴口罩,烤肉的喝啤酒的勾肩搭背,小孩子玩到在地上打滾抱成一團,這個..................
我以為大個子會跟我一樣驚訝,他卻覺得我大驚小怪:現在就是解封了啊,美國人已經被關在家關了三個月,好不容易可以出門了,與家人聚會是理所當然的吧?小孩子要怎麼叫他們社交距離?
他又說:因為妳在臺灣,生活幾乎可以維持九成以上的正常,看美國這麼嚴重好像大家都應該要鎖在家裡,可是這不切實際,每個人都需要生活。妳才在房間關三天就已經這麼難受了,完全封閉那三個月妳知道我是怎麼過的嗎?每個人又是怎麼過的?我理解妳害怕,可是這真的是無法避免的事情。
雖然很想反駁他,可我無法,在某方面來說,我的確是穿鞋子的去踩光腳的。臺灣防疫做得很好,美國人做很爛,但是不論做得再怎麼爛,要大家完全躲在家裡不能出門直到疫情結束,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。(這當然有點因果關係,就是因為他們一開始沒做好,所以現在限制更多,可是到這時機,說再多也沒用,川普大統領終於在兩天前戴上口罩了呢)
我還沒驚訝完,大個子再加碼:喔對了,我這周末要去參加姪子姪女的畢業趴踢,就算沒閉關,我猜妳大概也不想去,所以周末妳就一個人在家囉。
雙胞胎的畢業趴踢,開在小姑家車庫院子,想必又是一群不戴口罩的年輕人與互相擁抱的父母們,我只能無力的要求他:那你不要戴布口罩改戴外科口罩好嗎?可以不要擁抱打招呼嗎?
那是沒問題,除了媽,我不會擁抱別人;也可以戴外科口罩啊,但是吃飯的時候還是要拿下來吧。
當然不能叫你不吃飯,可是你只抱你媽,你媽卻會擁抱現場的每一個人。(扶額)
我應該再買張回程機票回臺灣嗎?(閉眼沉思)
春天到夏初,是韭菜最好吃的季節(不是中國韭菜那個不好吃),這也是我兩邊的血緣,不論外省人或客家人都很愛吃的食材;外省人會拿來做麵食,包子餃子韭菜盒子,客家人會拿來煮湯,鹹湯圓或燙熟沾桔醬,道道我都愛。
去逛市場時看到大把新鮮韭菜,翠綠馨香,今天是外省人血統勝出,來包個餃子。
除了韭菜,韭黃的水嫩口感與獨特的香氣也是另一種美味,與韭菜一起混餡,可以包出很棒的香氣。
材料:
水餃皮 兩斤
豬絞肉 兩斤
(我用後腿肉)(一般包餃子的絞肉餡會建議絞兩次,口感比較細緻,但如果只絞一次也沒關係,肉的咬感更鮮明,各有各的美味)
韭菜 三百克左右
韭黃 與韭菜同份量
(大概大概就好了,我沒秤啦)
蝦仁 三百克
雞蛋 一顆
大蒜 三瓣(切成碎末)
米酒 兩大匙
冷水 半杯
(打水用)
鹽 一大匙
白胡椒 一大匙
醬油 兩大匙
烏醋 兩大匙
味霖(或砂糖) 一小匙
麻油 一大匙
紅椒粉 一大匙
(沒有可省略)
做法:
韭菜切末,灑點鹽拌勻,放置十五到二十分鐘出水;把湯水倒掉,用力把韭菜抓一抓,去除多餘水分
蝦仁去腸泥,用牙籤從中間戳進去,往上一拉,腸泥就出來了,旁邊可以準備一小盆水,清洗戳出來的腸泥與牙籤
有時候腸泥會從中間斷掉,用牙籤把蝦仁背部挑開也是另一種做法
去完腸泥的蝦仁剁碎成蝦泥,與絞肉和調味料混合均勻
米酒和冷水裝一杯,邊用手攪拌絞肉,一邊倒入冷水,讓絞肉吸收水分,這個步驟會讓水餃多汁有味道
打完水的絞肉泥,看起來會呈現濕泥狀,與脫水過的韭菜末拌勻,水餃餡就完成了
包水餃的方式請參考: [米麵糧食][麵食]餃子
(在臺灣不用自己擀皮真開心)
包到後面,餃子餡會略略出水,把水倒掉,餃子皮比較不會軟爛
忙了一下午,晚餐就吃水餃啦
多汁的豬肉韭菜餡,與Q彈的餃子皮,是家鄉的春天風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來留言,一起聊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