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

返台食記─街頭小吃


在美國生活,最讓我想念台灣的時刻就是:晚上出門在外,突然有點肚子餓想吃點東西。

在我住的小鄉鎮,餐廳大部分九點就關門休息,唯一開比較晚的是麥當勞。在那當下,我好~~~想吃一碗熱熱的切仔麵、鴨肉冬粉、油豆腐、肝璉肉,熱騰騰的小吃攤、吆喝的老闆娘,而且不管多晚,騎個摩托車在街上晃一晃,總會找到點吃的。在美國鄉下的半夜出門閒晃,可能只會撞到鹿或狐狸吧。

主圖這張在桃鶯路上的某間鴨肉米粉老店,鴨肉給得很大方;肉燥米苔目很Q彈,肉燥也香:肝璉肉普普通通;油豆腐滷得很嫩。這是我下飛機的第一餐,雖然熱得滿頭大汗(美國兩度,台灣二十五度,沒有開冷氣的小攤穿著套頭毛衣喝熱湯,很有快中風的頭暈感),一解鄉愁的感覺還是很愉快。


麻辣窯燒鍋,這間是連鎖店,到處都有。


一時找不到人陪我吃麻辣鍋(只是返鄉第一週,接下來的日子吃得我快翻過去),又好想吃鴨血時的選擇。湯頭還可以,鴨血很嫩但味道有點不夠。




竹圍漁港的魚丸湯、炒米粉,又去隔壁叫了一大份炸海鮮,喜相逢、花枝、鱈魚等等。久沒來,魚丸的花樣越來越多,兩碗湯有十顆不一樣的魚丸真有趣,炒米粉一如往常的美味,我喜歡吃這種淋滿肉燥、帶點濕潤感的米粉;炸海鮮普普通通,這次好像買錯間了。


竹圍漁港賣魚丸海鮮那一排,有一個小故事:從魚市場走出來的角落那一間,在我小時候就是賣魚丸的,用料實在,味道也很好,每回老爸帶我們小鬼頭在魚市逛完街都會順便買一袋回家煮湯。結果似乎是房東看到他們生意這麼好,有點眼紅,找個理由把他們趕走,自己在原地也賣起魚丸,被趕走的那一攤,則往旁邊四五間店移去。現在不在角落的那一間魚丸店,因為好口味沒變,逐漸生意好回來(店門口有貼"原角落的店"),至於房東那一間,因為前攤的庇蔭(?),生意也不好不壞。下次去逛竹圍漁港,可以參考參考。

(謎之音:為什麼老人家老是會知道這些鄉野故事呢?)



大溪老街的糯米腸、米血糕、香腸切盤,還有香辣好喝的豬血湯。糯米腸有包花生增添香氣口感,Q糯的口感沾著花生粉醬油膏讓人一口接一口,香腸表現則普普通通。


要是那些美國友人看到這幾樣食物,應該會發抖喊著OH MY GOD吧,哈哈哈。




中原夜市的交岔路口,在湯包旁邊那攤滷味。


金針菇、肝臟、米血、水晶餃、各種蔬菜,搭配一杯皇后先生梅子綠,真爽!

(結果吃完這盤的隔天上吐下瀉,拉得快要脫肛。想起那滷味阿姨用同一隻手找錢和抓食材,這個.....食材衛生要加強啊)



高雄凱旋夜市的鹽水雞、入口的脆皮蚵仔煎。


我超愛鹽水雞的雞冠、小雞蛋(就是未成熟,還在雞肚子裡的小顆蛋黃),鹹鹹辣辣、脆脆QQ的口感超級下酒!


那蚵仔煎是當日大地雷,排隊了幾分鐘、小姐臭臉結帳、上菜用丟的,結果難吃的跟鬼一樣,重點是還不便宜!破壞了我對蚵仔煎的懷念感,超級不推!




主食令人生氣,甜點倒是很美味。


在中間小巷中的招牌甜點(有點難找,逛了第二次才看到這間),仙草凍、抹茶凍,芋圓、地瓜圓、紅豆,淋上一點奶精,甜而不膩,用料實在,冰冰涼涼的口感,一消暑氣(和怒氣)。




桃園中正路,排骨酥湯、米糕。


有各種口味的排骨酥湯(蘿蔔、芋頭、竹筍...等),微辣微鹹的湯頭,軟爛的排骨很入味,米糕沾甜辣醬是令人懷念的小吃味。很多住附近或上班的人都在這裡吃午餐。




桃鶯路的黃昏市場旁,蚵仔大腸麵線、肉丸、甜不辣

肉丸的皮很Q彈,肉餡有包筍子,是我喜歡的類型,麵線和甜不辣也都有中上水準。


高雄市的鵝肉冬粉、鵝血糕、油蔥豆芽


湯頭有濃濃的鵝肉味,鮮甜好喝(還可以加湯);鵝血糕Q軟黏糯,沾著南部特有的甜味醬油膏很美味;豆芽搭配著鵝肉湯頭的味道很清爽,雖然油蔥有點太大塊咬到好苦。


以及,在高溫三十度的天氣,坐在走廊下喝熱湯,這就是台灣味!(豎大拇指)(擦汗)




南京東路五段的早市,市場左手邊第一間的肉燥米苔目。


湯頭超~~~好喝(還是因為肉燥的關係),整碗喝完也沒有添加味精的口渴感,順口鹹香的味道,搭配Q軟的米苔目,吸哩呼嚕,不知不覺就把這一大碗吃光光(這還是小碗的喔),以台北物價來說,價格也相當實在,難怪生意一直都很好。




返鄉短短一個月,隨意在路上亂逛,美食到處都是,住在台灣的大家,真幸福。(撫肚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來留言,一起聊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