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節期間,頓頓晚餐都豐盛的像皇帝,中餐是一定要休息一下的,否則過個年就中風可怎麼才好。(想不到我們還有在擔心這個吧)
過年期間的中餐,其實是年年固定的菜色,外省人愛吃麵食,中餐幾乎是以麵點類為主,簡單之餘,也讓人很有返家的熟悉感覺。
主圖是除夕的午餐,榨醬麵、餛飩湯、台東市場買的新鮮生魚片,以及不知道誰帶回來,好吃的不得了的花生糯米腸。
(大伯父小叔叔姑媽親戚一堆人,每個人回家都帶一堆食材,吃完覺得好吃,要再問哪裡買,也不知道要問誰)
至於那鍋餛飩湯,則是用已經熬了一整晚,準備除夕要喝的雞湯當作湯底,油蔥調味,加入小白菜以及市場裡買的現包餛飩。湯頭好喝沒話說,配上青菜也清爽,不過那餛飩肉餡太小顆,也不夠結實,還有一下就泡爛的皮,很像在喝衛生紙渣。
我超愛這個:炸醬麵
去外頭麵店吃榨醬麵,吃了十間也吃不到一間相同的口味(當然啦,如果是用速食榨醬包,或是乾脆泡一包維力榨醬麵,又是另外一回事),每個會做榨醬麵的媽媽,都有一套自己的做法。我們家的炸醬麵不會太鹹,味道又香,醬料本身就超有口感,配上手工拉麵、現挫小黃瓜絲,濃郁又爽口的美味,吃一大碗也不膩。
初一中午吃水餃。
長輩們一大早起床,清早現包,超大顆、肉餡紮實多汁的高麗菜豬肉餡水餃,裏頭還會應景的包幾個一塊錢硬幣,除了帶財吉利,也是另一種小趣味;哪個人吃到硬幣,就可以和爸爸換一張一百塊,每年,當水餃端上桌那一刻,表弟們就會瘋狂的夾滿碗、拼命吃,連配菜都省了。
(不過這實在是運氣問題,跟吃幾個餃子無關。以往某一年,有人只吃五個就吃了兩個硬幣,我弟吃了整碗大概三十個水餃,飽到快要斷氣,只賺了一肚子肉)
(今年因為爺爺奶奶上了年紀,還有表哥的兩個三歲、一歲小朋友,擔心他們咬到硬幣太危險,就取消了這個小遊戲。夾水餃的人氣有明顯下降)
隔天的中餐,就是爸爸的牛肉麵了。
每年都是一樣的風景,買了大塊上好牛肉、牛筋、牛肚,用祖傳秘密香料(說是祕密,其實是因為他根本不記得去年放什麼,除了基本的八角、冰糖、醬油、固定攤位買的滷包之外,每年都放不一樣的東西。神奇的是,味道卻年年都一樣好吃)滷兩個半小時,再悶一個下午。
這鍋是燉煮之前的樣子,牛肉、白蘿蔔和滷包等等在下層,米酒、醬料淋上去,上面堆上番茄、洋蔥、青蔥、薑、辣椒等等,全部搞定之後,蓋鍋燉煮。(咦?去年有放檸檬嗎?)
燉好的牛肉撈出來放涼之後打包,還有精華的牛肉湯也別忘記
只要煮碗麵,自己盛湯裝麵夾牛肉,我最愛滷到QQ的牛筋,還有吸飽湯汁,超入味的白蘿蔔,麵都吃完了,還拼命裝肉裝湯,捨不得吃完。
外面的牛肉麵再昂貴、再多人排隊,在我心目中,永遠也比不上新年的這一碗。
再配上簡單的炒青江菜(這是朋友的菜園裏頭摘的,嫩的不得了,不澀又清甜)、沙拉冷筍,非常舒服的一頓中餐。
有個懷孕初期的好友和我聊起過年食物,她回婆家過年又不適應婆家的食物,再加上原本就很容易不舒服的體質,整個年節狂吐不已;身為好友,我只能傳這清爽的中餐照片給她看,祝她早日恢復食慾了。(結果她還罵我靠北呢~~真是不識好人心)
初三是剩菜日,中餐就把沒吃完的炸醬和牛肉湯端出來,炒個嫩菠菜,煮大鍋麵,愛吃什麼麵就裝什麼。我發現了新的美味吃法:麵上先放一大匙炸醬、黃瓜絲,再淋上牛肉湯、牛肉和菠菜,超~~好吃的啊~~~~~(表弟說:這不就是ㄆㄨㄣ嗎?)
(沒禮貌)
年節過完,你有發胖嗎?(拜託有的人站出來,不要讓我覺得孤單)(淚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來留言,一起聊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