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

台式麵疙瘩湯


明天就要上飛機讓我好焦慮,整個冰箱都還是菜啊啊啊啊啊啊!!

要清剩菜,只能做些湯類或炒什麼東西類,把所有的材料混在一起煮熟然後搭配不同的主食,但是前幾天被批評不是飯就是麵讓我很每送,憑你這個沒有味覺的人想要瞧不起老娘的手藝,再等一百年!(可是他每次吃完晚餐都說好好吃,這樣是不是可信度很低~~~= =)

爸小時候家裡很窮,爺爺奶奶有七個小孩,爺爺又只是個職業軍人,養小孩非常辛苦,軍中會定期發放一大袋的麵粉,奶奶就會想辦法用這個餵飽小孩,所以她對於包子、饅頭、麵條等等等麵食類都非常厲害,尤其是她做的餛飩,和外婆的客家式餛飩又有很大的差別,但是都很美味,這也是我非常喜愛麵食類的原因。

但是小時候只懂得吃,早就忘記奶奶怎麼煮,現在她年紀大了問她也不太準(她已經到了搞不清楚哪個是孫子哪個是兒子的程度,問她餛飩做法也太為難她了點)。這次的麵疙瘩我其實是參考阿基師的做法。

麵疙瘩材料:


麵粉  兩杯(我是用美式量杯)
蛋  一顆
油  一湯匙
鹽 一搓


湯類材料:

豬肉
紅蘿蔔
韭蔥
芹菜
高麗菜
花椰菜
(以上菜類以冰箱有什麼為原則,我記得奶奶以前會放大黃瓜也很好吃)

醬油、沙茶醬、米酒、鹽、胡椒、玉米粉(或太白粉)

做法:

豬肉解凍切塊,倒入醬油、米酒、沙茶醬、玉米粉醃一個下午。(因為是豬排,就把骨頭切下來燉湯,我不太愛用罐頭高湯,在台灣也是去豬肉攤買骨頭回家燉)
(又,因為豬肉是冷凍的所以加玉米粉怕太柴,如果是新鮮的不加也可)



燉高湯,把豬骨頭、紅蘿蔔、韭蔥丟到湯裡慢慢燉煮約一個小時。



把麵粉倒進袋子裡,加蛋、鹽和油,搓揉袋子讓麵粉均勻,有點乾再加一點水。(這是阿基師教的方法挺好用,不會把桌子弄得到處都是)



揉一揉讓麵糰成形之後倒出來,繼續揉捏直到麵團光滑。



把麵團揉成長條狀,放在容器裡面,然後倒入冷開水,阿基師說這樣是讓麵糰隔絕空氣發酵,才會Q~~(那形狀~~那樣子~~讓我想到喝了鋇劑的病人。)
(離開護理界這麼久還是職業病不改)

PS.鋇劑是一種顯影劑,做檢查之前喝,人體不會吸收,所以喝完隔天會大出差不多這個顏色的便。
(本格真是寓教於樂)
(不過在食譜部落格講這個好嗎)



高湯燉的差不多,就把裡面的豬骨頭、菜渣撈起來丟掉。(其實紅蘿蔔可以留啦!但是因為我不喜歡所以就丟了,好孩子不要學)



菜渣撈起後,下豬肉(連醃豬肉的醬一起)、高麗菜,小火煮個十分鐘。(因為美國高麗菜鬼附身很難熟,台灣高麗菜就不用煮那久,可以後面再放)



另煮一鍋水,把麵疙瘩用拉的方式拉成一片片下鍋。(握在手裡感覺真的很像~~~~~)
(講的好像我握過真的一樣)



快火煮一下就把它撈起來沖個冷水然後晾乾。



想要保留口感的青菜像芹菜、花椰菜就最後再放,連煮好的麵疙瘩一起,再煮個兩分鐘,不夠鹹再加點鹽、胡椒,完成。



可能因為我醃豬肉的醬汁比較多,再加上有花時間熬個湯底,吃起來有點像沙茶火鍋的味道,配上啤酒真是讚啊!

大個子還拿出他的珍藏山羊奶起司搭配脆餅乾。(山羊奶起司吃起來彷彿家裡住了頭羊,我淺嘗一口就全身抖,好腥的東西)

美國人喜歡吃脆脆有口感的東西,跟我們可以單純喝湯吃飯的文化不一樣,我每次只要煮湯類料理他就會拿出不同的餅乾脆片來配,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那麼熱愛炸的食物吧我想。



失敗點:

其實阿基師是直接把麵疙瘩下去高湯煮沒有經過沖冷水那段,但是我假掰這件事也不是一兩天,想說這樣會比較Q,結果沖完冷水口感反而有點變硬了他媽的。

食後記:

幸好熱湯煮過之後還是有恢復一點Q彈口感,大個子第一次吃到這個麵疙瘩讚譽有加,連沙茶湯頭他也很愛,吃到碗底朝天。(那我剛剛在批評他沒味覺是怎樣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來留言,一起聊聊天